
990612
忽大忽小的雨不時打在窗外,
忍不住心裡的寂寞,撐著傘走出了外面,
雨水有時不小心的打在身上,從衣服浸透在肌膚上,
涼涼的感覺,真暢快,我的衣服濕了,頭髮濕了,
似乎掩蓋不了被雨淋的享受,走在雨中的快樂…
「瘋仔」,突然其來的一句話,讓我從浪漫中拉回現實的世界中,
「帶雨傘還會被雨淋」,剛受雨水的滋潤後,
回來又受一番的關心責駡,紅著臉不好意思的走入浴室…
雨,還是不會停歇下來,被關在家裡滋味真不好受。
走吧,我們出去走走吧,透透外面的空氣……
雖天氣一直不穏定,晴時多雲偶陣雨,但來到了億載金城,
遊客還是很多,閃雨旁遊億載金城,玩到了才是才是賺到的,
走了一圈很快的就玩玩了,此時天空又下起了大雨,
在寬敞的城門下躲雨,起初只有我與老婆,一下子又冒出一群人來躲雨,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我只有抬著頭看著天空,等著雨停了下來……

砲臺外圍掘有壕溝一道,以防敵人攀登土垣。
正門入口是紅磚砌造的矩形城門,

日俄戰爭(1904-1905年)期間,日人為支付經費,

門外以木橋跨越護城壕,木橋靠城門的一段,用懸吊式橋板,
平時供補給通行使用,遇有狀況,只要將橋板昇起,
便能遲滯敵人。可惜木橋結構,年久失修,日治時期毀壞,

億載金城佔 地三公頃,由法國工程師設計,
建築材料據說除了購自廈門、泉州等地,

形制上,屬於稜堡式的方形砲台,四邊內凹,以洋槍防守近攻,
四角凸出,放置大砲,以利遠攻,中央為操練場,
配備則有十八噸前膛大砲五尊、四十磅前膛小砲四尊、二十磅後膛小砲四尊。

經過歷代的破壞或修復,目前可以辨認的有引橋、



砲臺建造的方式,是下用磚石砌基腳,上壘土垣,
內側築三台土城壁,周圍設馬路一圈,供橫向聯繫。


1895年, 台灣割讓給日本,台民誓死抵抗,
當時曾利用億載金城的大砲轟擊窺伺安平的 日本艦隊,


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剛好是億載金城建城一百週年,


砲臺下方,四周 圍建言糧房、房、伙食房及彈藥庫等設施。




城外引海水為護城濠,城上設有大炮,故稱大砲台。
城門作拱形,外題「億載金城」,內題「萬流砥柱」皆為沈氏手筆,

億載金城又名「二鯤身砲台」,
所謂的二鯤身即是昔日羅列在台江西岸的沙洲島名,
當時安平古堡位於一鯤身,億載金城位在二鯤身。
不過後來 因為港口淤積,所以沙洲也就慢慢的連在一起。




億載金城採西洋式紅磚建築,呈四方形,四隅有稜堡,



引用: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http://anping.tncg.gov.tw/tour/tua_01.jsp?ID=2&Lan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