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帶著憧憬與興奮的心情,


我們在台南機場踏上飛往金門的班機。


對金門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民國40幾年的時候,


從書本中得知國軍從浴血奮戰中打退了共軍,


如今隔了將近半個世紀,我們要來見證歷史、體會「金門」。


 


下了飛機,濃霧籠罩了金門,給我的第一個印象,


是非常的神秘與嚴肅。


眾多的遊客中,台灣鄉親佔了大多數,也有些大陸客。


當地導遊「小陳」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竟然來到當地的「公墓」,


讓我有點疑惑,哦!原來是要登上了「太武山」,


海拔253公尺的太武山在霧雨中直線上升,


也够讓人喘個不停,濕透的衣服分不清是雨還是汗。


太武山上的『毋望在莒』登高而無法望遠,


在濛濛細雨中覺得來的還真不是時候。


 




太武山入口處的牌坊,
由前副總統陳誠所題的「太武山公墓」點出了這個地方的身分,
兩側由黨國大老周至柔所題的「正氣千秋」
及郭寄嶠題的「浩氣長存」則是代表了人們
對於長眠在此的英雄們一種最由衷的崇敬。



雖天氣霧茫茫,停車場兩旁開滿了南洋櫻花,好似歡迎我們的到來..





到此一遊







太武忠烈祠前拱橋





太武山忠烈祠為安葬在金陣亡將士骨骸之地,
忠烈祠於民國四十一年冬,開始規劃,經八個月完成,
威嚴肅穆,每年春、秋二祭,
由防區最高長官、遺屬舉行公祭,千秋永祀。



沿著伯玉路往太武山方向走,過了胡璉將軍像之後是一段彎曲的上坡道路,
再往前可以看見 國父銅像。



太武忠烈祠旁有阿兵哥駐守。



國父銅像後筆直往太武山的路叫作「玉章路」,一般人要爬太武山都是走這條路。



毋忘在莒石刻是金門軍民的精神象徵,是先總統蔣公所題,在於警惕國軍,
勿忘過去歷史教訓,以達保衛國土的使命。
來到金門必拍的毋忘在莒,沒拍到就好像沒來過金門,
好可惜霧雨好重,拍的大都模糊了。



「毋忘在莒」旁岩石上的「佛」字大到令人印象深刻。



「毋忘在莒」旁勒石不遠處,有塊大勒石一邊刻著一個大「佛」字,
另一邊有蔣緯國先生在民國七十六年所題「梅園」二字。



海印寺位在金門國家公園內



「海印寺石門關」位於寺的左側,拱形的門洞上方,
有匾鐫刻「海山第一」四字,但不知何人所題,
左下方遺有「永曆辛丑十五年秋題」字樣。



「海印寺石門關」位於寺的左側,拱形的門洞上方,
有匾鐫刻「海山第一」四字,但不知何人所題,
左下方遺有「永曆辛丑十五年秋題」字樣。





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金門民俗除了作粿祭天外,
還要齋戒沐浴,步行上太武山海印寺進香。
在戰地政務期間,太武山全面禁止通行的時代裡,
亦獲得軍方特別允許,正月初一至十五,開放民眾上山進香。



有誠則靈



太武巖寺也叫海印寺,便是因此而來。
每年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善男信女登高進香,
盛況空前,與浯島城隍遷治慶典並稱金門民間兩大節慶活動。



海印寺位在太武山兩最高峰間凹地,原名太武巖寺。
因太武山上巖石糾紛縈紆如印章篆刻,所以雅稱海印,巖稱海印巖。



海印寺後殿有一塊靈石,冰涼有靈性,右手摸靈,
石左手摸自己胸部,心理默念(阿密陀佛)聖號六次,
可以保祐自己身心平安事事順利。



海印寺門的上方,有橫額一方,題「海山第一」四字,
為明忠臣盧若騰於明王永曆十五年(1661) 所書,
但因後人忌諱而將盧若騰的署名磨去,只留下「永曆辛丑」字樣。現列為三級古蹟。



海印寺是金門非常有名的佛教聖地,
一般到金門的遊客都會走一趟海印寺,
而在海印寺的廟前觀音佛像的背後,
有兩株長的非常旺盛的老鐵樹,
與寺中的莊嚴氣氛互相搭配成難得的景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蒯 的頭像
    阿蒯

    阿蒯的家

    阿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